刷微博的时候被推送了伊能静的这篇笔记。

直接是也在其它平台热门了。没想到啊,这位姐姐的小作文写的是真不错。从参会场景描述,接着用大大提到的对联引出话题,解释对联的个人理解,接着从国家联系到个人,再从个人的经历阐述来折射社会的变迁,也讲到了华人在海外大放异彩。

接着回到场景,用升旗典礼来承接。结尾再次用大大的话点题。个人经历融入,既有真情实感,又有高度,还有满满正能量!?配上大会堂前的照片,这材料写的,大象忍不住想问一句:敢问祖上是不是山东人~

再看看网友的评论,好了,话不多说,赶紧来欣赏一下原文:?

昨晚怀着无比的荣幸之情,参加了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”。许多好友都说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伊能静,纷纷来问自己有没有看错。

在会上,见到许多来自两岸三地的旧友,温暖又亲切。主席在讲话时提到了南岳衡山的对联:“遵道而行,但到半途须努力;会心不远,要登绝顶莫辞劳。”这对联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,激励每个人在实现目标和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。

“道”不仅指的是人生漫漫长路,更是象征着心中坚持的正道。在前行的过程中,尤其是在半途时,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。实现目标或追求理想的开头可能相对容易,但在半途会遇到无数困难和挑战。而坚持和耐力始终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。

“会心不远,要登绝顶莫辞劳”则提醒我们,成功并不遥远,只要保持正确的方向,勇敢攀登,不惧辛苦,就一定能达到顶峰。对联以登山为比喻,生动的传达了人生奋斗和追求正道的智慧。

这不仅是祖国的写照,也是每个人的人生缩影。

我们的父辈从苦难中一路走来,梦想着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与和平。如今,孩子们不再需要经历体力上的劳苦,更多的是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奋进。从劳力的年代跨越到人工智能的时代,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路变迁的奇迹。

这些年来,台北女子嫁给东北汉子,我们从台北改为定居上海,再到儿子毕业回国,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包容、多元和多样性。年轻的华人在海外各个领域大放异彩。在大会上,还很幸运地见到奥运健儿们自信开朗;在科技前沿,华人不断创造奇迹;在时尚领域,华人新一代的品味与魅力同样备受瞩目。

会上,我还听到了亲切的山东口音,这使我想起了父亲。他一直怀揣着回乡的愿望,而我每次回到上海,都感受到血脉相连的亲切和照顾。这不仅是寻根的怀旧之旅,更是融合的新开始。

离开大会堂时已是傍晚,长安街上车水马龙。大巴车驶过天安门前,我看到每条街口都有许多年轻人有序地排队。询问后才知道,他们是在等待参加清晨的升旗典礼,虽然隔着车窗听不到他们的声音,但那份炽热的生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,透过玻璃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雀跃和期待。

七十五年仿若一瞬,如同长河逝水,无声无息却回响着时代的心跳。祖国在变,人也在变。变化的是生活和科技,不变的是那份深藏心底的热爱与追求。正如主席提到的对联所说:“会心不远,要登绝顶莫辞劳。”为了实现心中的美好愿景,我们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。今早我守在电视前观看国旗冉冉升起,全球的家人们也一起迎接朝阳的第一缕光辉,心中倍感激动和感动。我能想象在现场的每个人内心都洋溢着满满的骄傲,那是对过去的敬意,对现在的珍惜,以及对未来的期盼。

敬爱的祖国,生日快乐!

这是一篇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的文章,我们丢给Ai之前在小报童里面找一个专门针对修辞手法分析的提示词

发送给AI,然后直接发完整版文章

“主席在讲话时提到了南岳衡山的对联:‘遵道而行,但到半途须努力;会心不远,要登绝顶莫辞劳。’这对联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,激励每个人在实现目标和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。”

分析此段落通过引用对联,为整篇文章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。对联不仅传达出在人生道路上要坚持不懈的道理,还将其与国家的发展、个人的奋斗紧密联系起来,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。

“这些年来,台北女子嫁给东北汉子,我们从台北改为定居上海,再到儿子毕业回国,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包容、多元和多样性。”

分析这段内容以个人的经历为例,生动地展现了祖国的包容和多元性,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家的魅力。同时,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

“离开大会堂时已是傍晚,长安街上车水马龙。大巴车驶过天安门前,我看到每条街口都有许多年轻人有序地排队。询问后才知道,他们是在等待参加清晨的升旗典礼,虽然隔着车窗听不到他们的声音,但那份炽热的生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,透过玻璃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雀跃和期待。”

分析此段落通过描写年轻人排队等待参加升旗典礼的场景,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自豪感。这种场景的描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
修辞手法分析

比喻:“对联以登山为比喻,生动的传达了人生奋斗和追求正道的智慧。”

将人生奋斗和追求理想比作登山,形象地说明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,需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顶峰。

象征:“‘道’不仅指的是人生漫漫长路,更是象征着心中坚持的正道。”

这里的 “道” 象征着人生的目标和追求,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,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。

同时让AI学习这种写作手法,以完成相同文笔的文章

《跟着文物去寻中国红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文物如璀璨的星辰,闪耀着岁月的光芒。而当我们踏上 “跟着文物去寻中国红” 的奇妙之旅,便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而神秘世界的大门。

中国红,那是一种热烈而深沉的色彩,如同燃烧的火焰,又似涌动的热血。它不仅是一种颜色,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。

走进博物馆,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那精美的陶瓷器,釉色温润,其中不乏以红色为点缀的珍品。红色的花纹如同灵动的丝线,在瓷器的表面交织出绚丽的图案,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这红色,是他们用心血和智慧绘制而成,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。

青铜器上的红斑绿锈,也在岁月的沉淀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。那一抹抹红色,或许是历史的印记,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文明的传承。它们像是沉默的卫士,守护着古老的秘密,等待着后人去解读。当我们凝视着这些青铜器,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呼唤,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和力量。

还有那一幅幅古老的画卷,红色的印章如点睛之笔,为画面增添了庄重与神秘。红色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,展现出古人的神韵和气质。这红色,是画家们情感的寄托,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。

跟着文物去寻中国红,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找一种颜色,更是在追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。这红色,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,见证了无数的辉煌与沧桑。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坚定信念,勇往直前。

通过这套提示词详细分析,准确抓住了文章的笔触,写出了一样风格的散文,甚至我们也很难去分辨,伊能静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也有AI的痕迹。好啦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